基础设施,有“传统”与“新型”之分。
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等。这一领域,中国相对完善,但仍存短板。
新型基础设施,一般认为包括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这一领域,中国有较大发展空间。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缘何受到关注?
从2月3日到3月4日,30天时间内,仅中央层面就至少5次部署与“新基建”相关的任务。平均不到一周,就谈一次。
除开头提到的会议外,还包括:
2月3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加快释放新兴消费潜力,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推动增加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络教育、网络娱乐等方面消费。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加大试剂、药品、疫苗研发支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
2月23日,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新基建”受关注,并非始于今年。
官方表述“新基建”概念,源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谈及2019年工作任务时,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个月后的2019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加快5G商用步伐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规模部署,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融合应用”。
“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表述背后,意味着政策支持。2020年1月3日,开年首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推进智能、绿色制造”。显而易见,对“新基建”的“投资支持政策”,箭在弦上。
此后,不少省份政府工作报告把5G网络建设等作为2020年投资重点。
不难发现,推进“新基建”,是2019年以来的明确方向。今年初,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等原因,“新基建”进度受到影响。随着复工复产,加速推进成为必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产业发展研究部主任工程师左铠瑞认为,这场疫情在延缓中国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同时,也让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新兴技术所带来的效率提升,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有望加速。
分析认为,加快“新基建”进度,对稳投资、稳增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