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行动?未来展望如何?>正文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行动?未来展望如何?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行动?未来展望如何?(图1)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健康风险方面,主要采取了制定健康保护政策、强化公共卫生应急响应、提高气候韧性能力,以及参与全球健康治理等一系列措施和行动。如制定《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政策文件,将气候变化应对提升至国家重大战略高度,其中的一些政策措施也考虑到气候变化和灾害天气对高危群体的健康影响,例如出台《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加强高温天气作业劳动保护和维护劳动者健康等。


卫生部门也逐渐认识到气候变化对脆弱人群的巨大健康威胁,开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部分疾控中心建立了高温热浪与健康风险早期预警系统等。面对气候变化下洪涝、干旱、风暴等灾害天气事件频发造成的人群健康危害,社会各部门不断加强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并积极开展灾前应急准备、灾中医疗救助和灾后卫生防病工作。


另外,许多城市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的同时,也开始考虑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在江河治理工程建设和水资源配置方面,努力为居民提供干净充足的饮用水并提升旱涝灾害的防御能力;一些气候变化减缓措施如建筑节能与优化设计、城市公共交通和绿化建设等,也为改善健康带来可观的协同效益。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积极加强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如2012年由中国疾控中心牵头的“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机制研究”项目获得国家973计划立项;2018年由中山大学牵头的“气候变化健康风险评估、早期信号捕捉及应对策略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


清华大学2015年开始推动并领导“柳叶刀2030倒计时:健康和气候变化的全球进展”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每年监测和报道气候变化在全球的健康影响和应对措施;中山大学从2017年开始连续举办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国际会议,推动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变化与健康应对研究协作网络,这些都为加强我国在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话语权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气候变化共存并适应之,已成为当今社会必须面对的现实。我国需要系统开展气候变化的健康影响与脆弱性评估工作,跟踪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行动带来的健康改善,正视气候变化健康应对行动与设定社会目标之间的“适应差距”,才能有效应对和管理气候变化所造成的巨大健康风险。


尤其是,未来应加强卫生与气象部门的密切合作,促进在气候敏感性疾病的监测预测和早期预警中获取有针对性的气候服务,并将其应用于卫生规划和实践中。科学界也需要加强研究以充分理解气候变化造成灾难性健康后果的阈值和出现时间,以及其它的全球环境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类健康影响的交互作用。


总之,面对全球变暖不断加剧的严峻形势,我们应深化对星球健康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正确理解,并努力通过气候变化与健康领域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社会向着可持续利用地球资源的方向发展。

分享至:

随便看看

可持续发展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