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华宝基金投资副总监闫旭在“走向美好——ESG投资云讲坛”介绍了华宝基金ESG投资实践的经验和思考。闫旭认为,ESG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一脉相承,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在疫情期间也表现了更好的韧性。如今ESG投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内投资机构认可,但落地到到投资实践中,对ESG 的推广依然要靠机构形成体系的力量去推动。
闫旭
“绿天鹅事件”是指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事件对金融市场构成系统性威胁,造成颠覆性影响。与黑天鹅的意外性、巨大破坏性、事后可解释性的特征不同,气候变化与环境破坏风险总有一天会成为现实,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甚至危害更大。
闫旭认为,此次新冠疫情是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压力测试,也反映了企业的ESG水平,体现出企业疫情管控、供应链管理、复工进度、物流调配、库存管理、现金流状况及员工满意度等各方面的抗风险能力。
“我们认为通过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获取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避免一些由环境、公司治理等问题导致的黑天鹅事件。”闫旭说。
目前海外各类型金融机构,包括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均已纷纷开始采纳ESG投资策略。中国的投资机构近两年也加快将ESG纳入投资框架。根据中国责任投资年度报告数据,截至2019年11月,可统计的中国泛ESG公募基金已达到95只。
“这里说‘泛ESG公募基金’,是因为在中国ESG是近两年才明确提及的概念。一些基金虽未标明ESG,但在投资上已经关注环境与社会责任,如低碳或生态建设等。”闫旭补充道,“当然,绿色基金并不是简单地把和环保新能源相关的行业选择进来,而是更细致地拆分企业的业务和战略,考察企业‘绿色’的成色。”
收益率方面,闫旭称,ESG投资理念与价值投资理念完全契合,“在短期内,某些ESG基金的收益率表现可能没有那么凸显。这种情况有些类似供给侧改革之前,某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而造成了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但长期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最终能够走下去,并赢得超额收益的,一定还是环境友好型的企业。”
闫旭强调,当下推进ESG投资,投资机构内部需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华宝基金内部有一个ESG投资的小组,它其实是一个跨部门的体系,从总经理到各个部门协调,最终落实到产品、落实到投资流程、落实到具体的研究、落实到产品推出之后的市场推广。”
闫旭介绍,华宝基金投委会自2017年开始,逐步将ESG整合到公司投研框架中,目前其绿色投资流程主要通过四个步骤:行业分类、绿色评分、负面过滤、建立股票池。“ESG产品是综合评估,所以必须有一个复杂的强大的数据库的支持。”
“行业分类标准方面,我们根据各个公司的业务类型,将对应绿色行业的业务纳入绿色数据库。绿色计量方面,定性部分,我们参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以及绿色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定量部分,我们参考企业的绿色收入、绿色投入等。负面过滤方面,我们根据企业的新闻和公告等等跟踪上市公司可能受到的环保处罚,超标污染排放等信息,一旦股票池内的公司发生了上述的行为,我们会对企业给予降级或禁投处理。”闫旭说。
闫旭介绍,经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华宝基金逐步建立了绿色投资的股票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分析确立投资组合。
“当然,在中国,已经有了绿色投资的第三方数据库公司。但由于中国ESG投资起步时间还较短,投资的历史回溯的周期不够长;另外,上市公司的ESG数据披露还不够完整。整体来看,国内第三方相关数据库正在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闫旭说。
“走向美好——ESG投资云讲坛”由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指导,上海证券交易所和陆家嘴金融城共同主办,新华财经提供特别支持,活动旨在推动国内投资机构在投资中系统化融入ESG要素,引领示范责任投资最佳实践,推动金融赋能社会发展,助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