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2)

周宏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3)

低碳经济,是围绕碳强度降低进行的经济活动,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中国有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叫“大道至简”,“至简”对企业而言是选择做低碳经济里面的一小块事情,比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标准认证,或者新能源开发,就可以形成很大的产业。


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广阔,要用心去做,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这样使低碳经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下内容节选自直播实录:

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

1、低碳经济及相关概念解释

2、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任务

3、对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一、低碳经济及其相关概念解释


01

气候变化的趋势与评价尺度


要讲低碳经济,首先得讲讲低碳提出的背景问题。低碳经济提出的直接背景是气候变化,从国际看气候变化依然是现在一个很重要、很热门的话题。


国际上气候变化已进行了四次评估,现在正做第五次评估。什么是气候变化?这里我讲一些基本概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4)

17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在升高的。1750年即工业革命开始之前,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280个PPM。而现在已经达到多高的浓度了呢?我知道的数据是,2019年达到400个PPM,也就是说比原来升高了120个PPM。


国外有专家把气候变化曲线描述为类似曲棍球曲线,有一个弯弯的急速上升部分,前面很长时间是平的。最新的数据,100多年来气温升高了1.1度左右,有的地方还提到1.2度。这是100多年来这个尺度上的气候变化,真实反映了气候升温的情况。


当然,气候变化有不同的评价尺度。比如中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1972年在著名杂志《考古学报》上,1973年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研究》。他的评价尺度是4000年到5000年,采用了北欧挪威和中国一些重要历史记载,证明气温是升高的。更长一个尺度是地质学家用的,是以千万年计。比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丁仲礼先生,从地质学尺度进行评价后发现,现在的气候升温在历史变化范围之内。


这就是说,气候变化的评价尺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不一样的。


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地球产生了哪些影响呢?国内外有很多研究,比如说海平面上升,比如说北极冰盖融化,比如说高山地区的雪线上升,还有干旱等等;今年中国南方出现了暴雨,这叫极端气象事件。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极端气象事件对人的生存、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


这是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02

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解释


什么是低碳经济呢?低碳经济最初提出是2003年,英国出了一个能源发展白皮书,就是调整能源结构,创建低碳经济的一个报告。


低碳经济,用中国的话讲是追求一种低能耗,或者要减少能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一个通用的国际语言,英文是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各个国家并没有统一衡量标准。核心是什么呢?要追求碳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从实践上看,所谓低碳,就是要求单位GDP排放强度的不断下降,动态上要追求碳的排放强度、单位GDP、单位人均收入的排放程度的不断下降。


从技术上看,发达国家已经研究开发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用于发展低碳经济。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低碳经济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一方面要保持GDP的增长,同时也要保持碳排放增长的速度小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就是说,碳排放和GDP增长要逐步分离、要脱钩。


从目标上看,最新的《巴黎协议》达成的重要协议,是要将气候升温控制在2度以内,力争在1.5度。现在来看,气候升温控制到1.5度是不是能做到,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


总体上,要将气候升温控制在不影响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范围。这个范围之外对什么样的国家影响最大呢?从气候变化谈判的力量角度看,一些小岛屿国家,比如说太平洋上的一些小岛国家,海平面上升可能把他们生存或者生活的地方淹掉。因此,小岛屿国家专门组成了一个联盟参与谈判,形成了很大呼声。


从国际碳排放情况看,发展中国家是用高碳生产支持发达国家的高碳消费。前些年,这一情况在中国是非常明显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光伏生产和消费。最初,中国的光伏产品生产都用于出口。但是,多晶硅生产本身是耗电、是高能耗的,光伏发电是能耗很低、排放很小的,所以我们把高碳生产过程留在了中国。现在已经改变了这个战略,国内在推进光伏太阳能建筑、光伏+的发展,把高能耗高排放支撑发达国家的情况改变过来了。


03

低碳的产品背景


上面,我们说了一些基本概念,气候变化是低碳经济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从发达国家看,他们提出低碳还有一些原因,特别是欧美国家已经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他们国家的一些高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产业已经转移。为什么会转移?实际上与工业化阶段密切相关。国内的钢铁、水泥都是高碳排放行业,这些行业跟城市化建设、“铁公基”建设密切相关,西方国家的这个发展阶段已经过去了,所以他们把大量高能耗产业都转移出去了。另外,发达国家在能源技术研发上向清洁、低碳、高效的气候技术在转移。


从总体看,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上,都向绿色、低碳经济在转型。2019年,欧盟出台了绿色新政,专门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当前还有一个热点,是塑料垃圾治理问题。


从欧盟最新研究结果看,从能源结构调整来控制二氧化碳减排可能只影响一半;还有一半要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材料的生态设计,材料的循环利用,还有末端的资源化利用等途径,减少另一半的碳排放。


从我个人分析看,能源生产本身消耗的能源或者二氧化碳排放,最终要落到终端消费上。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居民生活,这是能源的终端消费。要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化,协同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碳排放最小化。


低碳经济对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结构都会提出一些要求。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发展速度会产生很大影响。发达国家曾经算过,温室气体减排会影响2050年国民生产总值0.5到2个百分点。这种数据测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专家或不同的团队,得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但是经济发展增加了一个约束条件,总会产生影响,这一点是不用怀疑的。


当然,对技术进步和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也会产生积极影响。这些年,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新的三个产业,即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这都是一些国际趋势和国际潮流。


04

《巴黎协定》


世界各国碳排放情况怎么样呢?《巴黎协定》2015年12月达成。奥巴马在下台之前签订了《巴黎协定》,中国政府也签订了;中美双方签订以后,这个协议就生效了。但是,特朗普上台以后,不承认奥巴马签订的履约协议。这种情况其实在美国已经是第二次发生了,第一次是1997年签订了日本京都协议书,2000年小布什上台后不承认,单方面退出了《京都议定书》。


仔细研究一下美国的情况,其实在研究、开发或减碳技术研究上并没有停止脚步。美国的态度就是这样。制订国际公约是针对别人的,要用它来指挥别人。总体上,美国在技术研发上占有一定优势,或者说他们在气候减排技术研究上并没有放松,也没有完全停止下来。


《巴黎协定》研究讨论的时候,对不同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的比例做了一个估算,当时中国排放的比例是20%,这两年中国的比例进一步增加;美国原来是占17%多一点,现在已经下降到16%左右。欧盟加起来原来是12,并在逐步降低。即西方国家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是下降的。当然,有一个情况是2015年—2018年这几年下降,2019年略有上升。2020年初由于疫情影响,一些国家出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现象,比如意大利威尼斯湖的水原来很脏,受疫情影响人的活动减少,环境变好,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总之,人的活动对人们生存的地球环境确实产生了很大影响。


05

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途径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有过一个“生物圈2号计划”。建了两个建筑物,一个采用的是埃及金字塔式的结构,上面是个圆点,里面按照地球表面形态铺设了花木、草原、河流,相当于国内做的生态园,安排八个科学家在里面做两年实验。由于人进去的多了,生物圈2号建筑物里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很快。大气层中温度是300 PPM,而那里面升高到了25%,人不能生存。


做了一年实验后,最后两位科学家也出来了,生物圈2号计划失败了。这个实验失败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人们想再造一个适应人生存的环境是做不到的。


低碳经济,与国内现在比较热的话题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是密切相关的。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就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十四条是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有三个重要途径:一是绿色发展,二是循环发展,三是低碳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5)

绿色发展,主要是从环境保护考察发展的,或者说是从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的角度考察。


循环发展,主要是利用资源或者资源再生、资源利用效率角度考察发展的,十九大文件里有一句“效率变革”,实际上是要提高资源效率,资源产出率要提高。


低碳发展,主要是能源战略、能源结构调整的角度提出来的。包括节能,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碳汇林业、农业以及低碳服务业等。


无论是低碳发展,还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主题词都是发展,也就是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发展。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个方面是我们常说的新发展理念。也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强调一下,低碳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我要讲的低碳经济的一些相关概念。重复一下,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一是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二是应对气候变化,最终要控制地球升温在2度之内。应该说,这是一个中长期的战略问题。国际上每年都要围绕气候变化公约进行缔约国谈判。今年由于疫情,缔约国第26次会议推迟了,其他会议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推迟了,或换了开会的形式。


这是我讲的一些关于低碳经济的基本概念、提出背景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跟每个人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最直接的关系是极端性气候事件在增多,大家能感受到是今年南方洪水挺多,北京下了很大的雹子,这都是极端性气候事件。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任务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社会推动的重要一个方面是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怎么发展呢?做什么事情?对制订政策的人们来说,是通过制度安排促进低碳经济重点领域的发展。对于基层同志而言,需要了解低碳经济做什么,自己做的东西符合不符合国际大趋势。这里讲几个方面的内容。


01

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


1)发展富碳农业我国有专家用低碳农业、有机农业的名称,我这里专门提出一个富碳农业的概念。


用一个例子来说。现在国内发展大棚农业,观光农业里面也有很多大棚。如何在大棚农业上做好二氧化碳利用呢?大棚里面的二氧化碳对作物生长而言是不足的;另外一个方面,发电厂排出很多二氧化碳气体。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工业排放的废气能不能收集起来,并富集、提纯生产碳肥,用于农业生产呢?现在,国内很多地方对此做了很好的有益探索,用工业排放的碳生产碳肥,施用于大棚,大棚作物产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前几天还看到一家企业的介绍,他们通过农作物秸秆提取各种有用成分,因为秸秆含纤维素、木质素,木质素可以制成有机碳,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壤改良剂,可以使农产品果实(水果、大米、麦子)的质量好、口感好,还能高产。这是发展富碳农业的探索情况。


前些年调研过程中,我发现一家企业的做法非常有意思:在生物质发电后,烟囱出来的烟气经过滤通到水池用于生产螺旋藻。这家企业最初不是电力企业,是北方荒漠化地区种树种草的。因为植被有生长期的,有些5、6年要砍掉,砍下来枯树又不能随意堆在荒漠上,能干什么?就拿去作为生物质发电厂的原料。生物质烧了后要排烟,烟收集起来经过滤通到一个水池下面,就成了长螺旋藻的原料。


螺旋藻是什么?大家都知道,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人造有机营养品。这一过程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原来生物质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是引起气候升温的元素,是“坏东西”。经过转化变成螺旋藻生长的原料,增加了有机食品的供应,形成一个种树改良荒漠化土地、树枯了用于生物质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碳用作螺旋藻生长的原料这样一个产业链。


2)发展低碳经济。这项工作原来主要由工信部和发改委推动;十九届三中全会党政机关改革后,发展改革委气候司调整到生态环境部,是他们在推动低碳产业园的发展。


低碳产业核心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推进产业结构升级。


3)节能减排。减少产业发展中的废弃物,特别是二氧化碳排放,以便实现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


4)开发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5)发展低碳城市,塑造低碳未来。低碳城市的最核心要素是低碳建筑。


6)鼓励低碳出行,尽可能骑共享单车,尽可能乘坐公共交通。因为小汽车尾气不仅含污染物质,也含二氧化碳。


7)国家层面、企业层面要开发低碳技术,支撑低碳经济的发展。


这是一个总的概况,重点领域有六大块:农业、工业、服务业都要推进节能减排;还有能源结构,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空间上发展低碳城市,个人行为上要低碳出行,这些都需要开发技术来推进、促进。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特别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力。


02

广义的二氧化碳减排技术


广义上看,二氧化碳减排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例如,交通要选择高效、生物燃料、氢燃料电池,这些都是需要技术创新的领域,国内也在推进。氢能现在是一个热点话题,氢能、氢经济说的很多。需要强调的是,氢是能源载体,可以在燃料电池领域有所作为。从国际趋势看,原来强调电动汽车,有些企业发现电池有衰竭性,也就是说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可以充进的电量会变少,续航路程可能没有原来那么多了。因此,氢能作为一个新的方向,各国在积极推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6)

建筑。现在国内外宣传推动的是零能耗、被动房,核心是支撑建筑物的运行、人们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要尽可能的少。在国内调研中还看到,一些地方以二氧化碳排放作为建筑能耗的调控指标,调控室内气温、湿度、气流等因素。国外在这方面做的也非常好,现在推动的被动房,主要是建筑物加上光伏发电、光伏发电+建筑物一体化。


第四代核电技术。我国现在用的大都是2.5代,叫压水堆,通俗地讲是原子弹的原理。第四代应该是增殖堆,采用的是氢弹的原理,裂变能放出更多的能量。增殖堆技术在研发过程中,国内做了6种堆型。现在推广应用多的是民用低温核供热技术,冬天北方供暖,这种应用已经有了不少。


可再生能源技术。主要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国内太阳能发展最快的是西北地区。我到过新疆、内蒙、甘肃和宁夏,那里有大的发电公司在开发可再生能源。当然,那些地方的土地原来是不能种庄稼的,现在建了太阳能以后,有些地方可以种植物。有一些公司,将光伏发电建在山坡上,下面有阴影后就可以种一些植物,有的地方还养鸡,或类似家禽。而光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发展模式,目的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产出,这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分子层位上的转化,也得到国内专家的重视。比如说山东大学有一个团队,在研发二氧化碳载体物质,通过生产工艺的改变生产含碳产品。我国的能源资源以煤炭为主,如何从国情出发,既促进能源高效利用,又不完全依赖国外油气进口保障能源安全。怎么办?在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利用上还有大的文章。可以从化学工艺入手,从分子层面改变原来的传统工业过程;不是把二氧化碳排放掉,而是转化成高碳产品,这是很好的思路和方式。国内还有先进的输电技术,国内已经建了多条特高压输电通道。


另外,还有一个技术叫CCS,在二氧化碳排放后收集起来运输并储存到地下。我个人对这个办法并不完全支持,尽管国际上有成功案例,运行了十四五年,甚至十六七年;国内也有一些大的电力公司在探索。这种技术增加了能源消耗,大概增加1/3的能耗;存到地下还存在泄露,也就是储存在地下的气跑掉了。怎么办呢?我国鼓励二氧化碳利用,比如前面讲了一种生物质发电厂废气用于生长螺旋藻,还有用来驱油的,就是在CCS中加一个U变成CCUS。


我写了几篇文章介绍碳循环经济,就是按照循环经济原理,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用在农业上,形成碳的自然循环;在工业上,改变传统的工艺技术路线,变成低碳工业,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然,尽管这些产业也好,技术也好,都处于研发阶段。我认为,中国未来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应该提出自己的东西,把中国天人合一的智慧用到应对气候变化上面,逐步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是很重要的。


03

低碳产业及其构成


刚才说了低碳技术的几个方面,再说低碳产业。从国内外的情况看,低碳产业主要是围绕能源展开的,或者优化能源结构展开的。从能源角度看,传统的能源或者化石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也包括页岩气,这些能源都是在地质历史上形成的。


第二大块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还有新能源,比如核能、地热能等。这些能源需要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国内现在搞的洁净煤技术,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CGG技术,也有燃料电池汽车,但并没有完全推广开来。我刚才说的二氧化碳循环经济,国外的叫法是循环碳经济,属于要素循环经济范畴。未来对此类事情,一要加大研究开发力度;二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或者成为新的生长点。



降低建筑能耗,国内做的挺多。我调研过很多地方,发现一些新的类型还是值得关注的。除刚才提到的被动房、低碳低能耗建筑之外,还有一种叫“五恒”建筑:恒温、恒湿、恒气流(恒氧),还有恒静(无噪音)、空气质量等,形成很好的节能模式,前提是建筑物要能保暖。


国内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建筑还不节能,因此建筑节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特别是在京津冀地区在推进城镇和农村清洁供暖工程,在农村推动时碰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农民的房子不保暖。不保暖要增加很多的能耗;要保暖,建筑节能改造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传统能源要清洁高效利用,要把终端用户和传输的效率都提高起来。第三产业的传统能源也要低碳高效利用。这是第一大块。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7)


第二大块,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刚才提到太阳能,太阳能有热利用和发电,热利用主要是供应热水;还有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海水温差等。生物质要引起特别重视,生物质主要指秸秆、农林“三剩物”;所谓“三剩物”指砍下来的树枝、木材加工剩下来的边角料这类东西。现在有水面上长的藻类也可以做生物燃料。


刚才讲了在鄂尔多斯这个地方形成了荒漠化地区种植能源作物;我在湖南还看到一种长很高的草,生长时吸收二氧化碳,割下来后做建筑材料,像三合板之类的材料,可以替代木材或者其他材料,用在建筑上的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还有就是刚才提到的氢能,氢能利用也是国内目前的热点话题。需要强调的是,第一,氢能是能源生产出来的,原料可以是煤炭,也可以是石油天然气,当然也可以用生物质来生产氢,关键是取决于成本和应用市场。



下面讲一下低碳服务业。国内现在发展的低碳服务业,包括碳认证、标准,还有出行、生活。现在有种碳计算器。人们可以看看,你做了多少事情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这对人们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还要说一下碳市场。2009年,我在《中国软科学》上发过一篇文章,就是讲全球碳市场。欧盟国家为了建立碳市场出台了一系列标准、法规。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呢?去年4月,全球有28个碳排放交易市场,29个碳机制;有的国家在发展碳排放交易,有的国家做碳机制,也就是收碳排放税。我个人研究后觉得,大规模的碳可以进入碳市场交易,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碳可以通过碳税来调节。这是不同的政策工具,每个国家使用情况、使用效果是不一样的。


从碳定价机制看,现在有46个国家和28个地区采用碳排放定价,全球碳市场价值有多大规模呢?110亿美元。这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是什么关系?请记住一个数,2019年全球碳排放量是366亿吨,2018年比这个数量稍微少点,365点多亿吨,即2019年碳排放增加了一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8)

欧盟国家的碳市场进入第四个阶段,改革方案出来了。第四阶段是2021年到2030年,前期做了额度分配。欧盟国家的碳市场有成功经验,如法规推动,提出了分配原则,提出了不影响新上项目,不要影响竞争力、公平性,这是他们碳分配的原则。分配给你100亿吨或者100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额度,凭啥呢?就是看你前面排放了多少,科学上准确名称是祖父原则:前天排了多少,昨天按前天排放额度分配给你。你的额度用不掉可以拿去卖,不够了要去买,就形成了供方和需方。价格是市场定价,也有国家定价的。总体来看,欧盟的价格要比中国高很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9)


中国主要是7个试点城市在探索。我了解国内7个试点的情况,也给他们做过项目评审,广州、深圳、上海、北京等都有碳市场。从交易量看,北京的交易量最大。从碳价格来看,深圳二氧化碳卖得最便宜,可以查到实际曲线,感兴趣的人可以看看。价格是波动的,由于碳市场的交易并不是特别活跃,或者说没有像其他市场那样有那么多的人参与,价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稳定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10)


04

《低碳经济学》涵盖的内容


低碳经济发展什么,有哪些重大的领域,有什么样的低碳技术,在国内外有什么样的实践案例。我曾经写过一本书叫《低碳经济学》,由中国机械出版社出版,写了上面提到的几个方面内容,包括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减排的一般规律,低碳经济发展重点,还讲了一些专论部分,传统能源怎样清洁高效利用,传统产业怎样低碳化;交通是一个新的领域,应该引起重视,因为我国的建筑能耗会增加。在空间上,有低碳城市建设等等。


农村沼泽地排放甲烷,一份甲烷相当于二十一份二氧化碳当量。稻田,国际上评价是排放二氧化碳的,还有一些植被生长会吸收二氧化碳。我的书里面还讲了非化石能源的开发利用。另外,推进措施包括法规、政策、技术,统统是这本书的内容。


这是我讲的第二大块内容,发展低碳经济应该做什么,想做的工作应该怎么样推进。


三、对构建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上面这些低碳经济重点领域,有些发展已经成熟,有些低碳经济发展的比较好。有些成熟的经验,还属于试点范围,规模并不大。我个人觉得,应该强调推进二氧化碳循环经济或者碳循环经济。国内有人在做,但还没有人这么研究和宣传。因此,从理论构建到具体工作,需要一个探索过程,需要在全国层面上推进。中国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非常好,很多事情都能符合经济学原理;所谓经济学原理就是能做到成本最优化、最小化;性价比也好。性价比好是什么呢?性价比就是核心竞争力,人家生产这么一个东西,1000块钱成本,你生产这个东西850块钱成本,你的竞争力就强。碳也是一种生产力,生产同样的产品排放的碳少,你的竞争力就高。现在,还很少有地方用这个指标去考核产品或发展绩效。


未来怎么办?全球是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日内瓦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专门讲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像今年的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不用讨论的,事实就摆在大家的面前,人人都相互影响。我们原来说由于交通技术的发展,从很远地方的一个村子早上出发,晚上就回来了,高铁每小时行驶300公里。原来诗人说“千里江陵一日还”,现在千里路、500公里,只要一个多小时高铁就到了。交通进步使空间在缩小。另外一个角度,由于人类活动密切程度、联系程度在加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今年的新冠疫情对此已经确认无疑了。全球是宇宙太空中一条小小的飞船,我们大家都在这个船上,是命运共同体。


01

习近平主席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国际场合,习近平主席论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这一主题。在讲话中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必须遵循国际共识、国际上的游戏原则。从全球角度看,国际共识、国际公约,是大家要遵循的规则。国际社会通过的法或公约,不是强制性的,要自觉遵守。因此,在全球气候公约中现在推进的一项是自我减排行动,因为国际公约不能强迫某个国家做什么。


十九大提出,到2050年建设现代化强国,现代化强国前面有10个字:富强、民主、自由、和谐、美丽。这10个字当中有美丽,也成为中国现代化强国一个重要的特征,现在也是热点话题,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都是在未来各阶段要毫不动摇,要坚持的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日内瓦会议上还有一个重要的表态,中国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决心不会变。


02

地方如何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从国家层面看,需要高大上的理论。从地方看,如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行业如何参与呢?企业如何抓住机遇?这里提出几个方面的内容:要做规划,规划是蓝图。十八大以后有一个新提法,一张蓝图干到底。国家层面要有激励政策,形成长效机制。利用好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核心是价格,如碳交易市场,类似的交易市场形式很多,有重庆的地票,有甘肃武威的水票,都是利用市场机制。这些试点经验并没有在全国范围推广开来。现在国家推广生态补偿机制,“十四五”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政策。


如何将绿山青山变为金山银山?这句话有几层含义: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本身是有价值的。而生活在绿水青山的人,感觉不到货币形式的收入增加。就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国家有一些财政转移支付、地方对口援助,也需要核算、认证,形成地方标志性产品,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了,才能使绿水青山形成生态富农、生态惠农的政策红利。有生态富农的具体化、形象化,使大家的收获感、获得感、幸福感提高。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展国际合作。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今年已经是第六个年头了,也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实践途径。


具体怎么抓住机遇,我自己提出30个字或者20个字的做法。绿色低碳是潮流,我们要顺应国际潮流;国家的政策在激励绿色低碳发展,我们就要用好国家政策。当然,每个地方的比较优势、情况不一样,要因地制宜。企业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手上有金刚钻,才能揽瓷器活;不能老跳,老换行业,那种的话是很难做长、很难成为“百年老店”。


地方要因地制宜,企业要发挥优势,先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国内循环情况下,先要畅常、打通国内循环。当然,并不是说我们不想开放,要在国家开放的前提下,加强合作,满足双循环的要求。


还有一个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既包括发展模式,包括商业模式,也包括技术推广模式。现在看国内材料、文章、文献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三个词是连在一起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现在的外卖、快递,是现代产业吗?仅属于物流,却是新的业态。原来,商场能看到很多服务人员,现在快递小哥好多在外面跑,骑着摩托车。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最好?核心在于,有东西的人能卖得出去,这是最初一公里;想买的人能买得到,这是最后一公里;这就出现一个智慧物流问题,要解决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在一些地方调研发现,当地有很多好的产品,一是卖不出来,运不出来,二是卖不出好的价钱,因为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我们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解决这些“卡脖子”的问题。


任何一个报告、布道,如果不能变成自己的悟道,把其中的道理悟透,收获可能很小,也可能只停留在口头上。


03

“一带一路”倡议及其进展


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现在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2014年成立了丝路基金,以后又成立了亚投行,2015年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其实,“一带一路”有悠久历史。比如,汉武帝时就有使者“向西北”寻求合作,明朝有“郑和下西洋”。那是海上丝绸之路,把中国特产丝绸、瓷器、冶铁技术传到沿线国家,带回了外国的产品和文化。最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是在甘肃敦煌,那里有形象非常生动的壁画。这从某些方面说明,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一带一路”合作基础。


2015年3月,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发了一个文,《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已经推动了很多项目合作,有不少企业利用国家进出口银行或亚投行资金在国外建了园区,开展了一些重要的项目合作。从能源看,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国能源进口原来要经过新加坡的马六甲海峡,现在形成了四个大的通道:东北、西北、西南等。当然,西南通道要通过缅甸在大西洋出口,实施结果实际上还是在推进过程中。


总体上,国家在推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倡议总体来看是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对此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我们的投资是不是产生了对方想要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总结,要求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


“十三五”之前,很多产业或城市是规模扩张的。“十四五”,中央提出了新的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表述为五个“更”,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未来我国将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低碳发展也一样。国家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落到企业层面,内涵是产品科技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提高,也就是说竞争力要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低碳经济的模式、路径与机遇(图11)


最后总结一下。低碳经济,是围绕碳强度降低进行的经济活动,要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中国有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叫“大道至简”,“至简”对企业而言是选择做低碳经济里面的一小块事情,比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标准认证,或者新能源开发,就可以形成很大的产业。低碳经济,未来发展的前景很广阔,要用心去做,要用创新的办法去做,这样使低碳经济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009年以来,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产业投资和规模上,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中原来存在的弃风、弃光问题,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变。怎样把电发出来全部用掉,本身也是效率变革的要求。


低碳发展的很多工作,在每个领域怎么发展,怎样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分享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