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生态环境部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吹风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按照现行标准,有些投资的方向和领域目前还可以,经济上也还可行。但如果对标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能就会存在投资风险。”
盛世投资合伙人姜燕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这就要求深耕国内市场的投资机构密切关注产业领域将会出现的风险和机遇,适时调整投资战略,融入ESG理念,在创造价值和回报的同时,推动实现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建设的目标。
就在一周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的讲话中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出了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低碳发展方面的郑重承诺,也勾画了绿色低碳转型的路线图。
据了解,“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姜燕表示,生态环境部吹风会上透露的信号已非常明确,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国家将逐步配套各种政策,这些政策将会对我国资本市场和投融资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姜燕告诉记者,从ESG角度来看,碳中和目标对高耗能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如煤炭、石油、纺织、钢铁、建筑、传统装备制造等,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投资机构需要主动识别和控制风险,重视对项目的环境风险暴露、负面环境影响、正面绿色绩效、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评价,促进被投企业加强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的重视,帮助企业规避政策和行业风险,不断提升绿色研发和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但她也认为,投资机构也应积极抓住碳中和带来的产业机遇。国家一方面会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替代、降低耗能、可再生资源等方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亟待加大对创新技术的投资力度,构建绿色创新体系,通过支持数字经济,金融科技,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关键工艺、技术、装备、材料等的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动力。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9年新增绿色金融需求为2.048万亿元,新增绿色资金供给只有1.43万亿元,2019年新增绿色资金缺口为0.618万亿元,绿色金融资金缺口仍然呈现增长趋势。
姜燕表示,要想解决资金缺口巨大的问题,就需要大体量、重视绿色发展的耐心资本的投入与支持。政府引导基金、国资、险资等为代表的长期资本更应充分发挥责任担当,通过资本流向,积极引导和鼓励基金管理人及项目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建立符合绿色投资或ESG投资规范的长效机制,响应国家低碳减排的发展需求,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推动企业基于碳市场披露气候变化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做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对于碳市场的稳定、活跃运行,能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基于碳市场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