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可持续发展>简析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正文

简析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

随着气候危机日益紧迫,各国在减排方面的承诺逐步加强。今年3月,欧盟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不久,日本和韩国也设立了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政策引导,也需要企业层面不遗余力的探索实践。在前几期的观点文章中,我们分析了七家国际能源巨头在低碳转型中作出的努力,本文将把视野从能源领域转向零售领域,以科技巨头苹果公司为例,分析其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以及其中的绿色金融元素,以期为我国相关的科技企业提供相关参考。


一、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分析


 碳中和是指通过碳封存和碳抵消平衡整体经济排放量,从而实现净零碳排放。它包括降低正排放(如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排放)和增加负排放(如森林碳汇)两方面。其中,根据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正排放降低又可分为三个范围,范围一是降低直接温室气体排放,包括企业直接控制或拥有的排放源所产生的排放,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拥有的交通工具所释放的温室气体等;范围二是降低电力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是由企业消耗的外购电力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包括蒸汽、供暖和供冷等;范围三是降低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于企业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排放。

 

IIGF观点 | 简析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图1)

图1 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的三个范围

来源:《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


2020年7月,苹果公司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整个业务和供应链的碳中和目标。这意味着其减排目标将覆盖所有三个范围。然而这并非易事,为此苹果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1.针对范围一:改进工艺,提高能效


对于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排放:产品生产过程是大量碳排放的主要来源,苹果每年要生产数以亿计的产品,因此生产工艺的改进,能效的提升将直接减少碳足迹。为此苹果通过低碳设计降低能耗,改进制造和材料工艺,逐步将产品用料过渡到低碳冶炼和回收再造材料,如优先采用以水电冶炼的铝材,新款MacBook Air的外壳使用100%再生铝材料。自2008年以来,主要产品线的平均产品能耗有了73%的降幅;对于运输工具产生的排放:货运方面尽量用陆运和海运取代空运。员工通勤方面,实施远程办公顾问计划,开启通勤班车计划,并为员工乘坐公共交通提供一定补贴,运输工具的相关减排措施帮助苹果2019年共计减少逾28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对于自有办公建筑产生的排放:科技公司的数据中心是能耗大头,苹果采用了蒸发冷却、自然空气交换技术和精细冷却系统,用以优化此类场所设施易受影响的温度状况。另外,对场所实施和建筑物开展能效审计,2019年通过在新建筑和现有建筑内实施能效举措,一年节约用电约18%。


2. 针对范围二:广泛布局可再生能源


苹果为全球的办公楼、零售店等生产和采购可再生电力,并优先创建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截至2020年1月,苹果采购的可再生能源中有83%来自自创项目,包括建设太阳能和风能等自有项目、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成为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股东,以及签订长期可再生能源合同。三种措施中最主要的是签订可再生能源合同,占自创项目的84%。2018年苹果成立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基金,在中国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目前已经取得良好进展。当前,苹果在 44 个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办公室、零售店和数据中心都承诺100% 使用可再生电力。


3. 针对范围三:为供应商减排提供技术援助


供应链的减排是苹果碳中和计划中最具挑战性的一环,为此,苹果启动了“供应商能效项目”,一方面,对所有供应商进行能效审计,并对审计结果不理想的供应商提供能效改进技术支持,向供应商分享自身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经验,并引进相关专家协助供应商规划可再生能源布局,为其提供专业的培训;另一方面,从金融层面帮助供应商解决能效改进所需的资金短缺问题。例如,2019年,为解决单个供应商需求量小,资金压力大,难以达成电力协议的问题,苹果通过自有平台聚集四位买家,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个75兆瓦风力发电项目成功签署了一个打包合同,提高了供应商用清洁电力取代传统电力的积极性。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报道,为推进电力消费中的气候中和,苹果正采取措施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信贷市场的发展。截至2019年,92家苹果的制造工厂参与了供应商能效项目,供应链通过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的碳排放达到440万吨。


IIGF观点 | 简析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图2)

图2 苹果供应链清洁能源布局进展

资料来源:苹果公司官网


4. 针对负排放: 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苹果意识到,除降低正排放以外,增加负排放也是苹果注重的一项举措。通过与保护国际基金会携手创立“碳方案”基金,苹果投资于全球森林与生态系统,以期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消除一部分已排放的温室气体。其中哥伦比亚红树林项目涉及到保护与恢复哥伦比亚2.7万公顷的红树林,有望实现在整个项目周期内封存100万吨二氧化碳。


二、苹果碳中和的绿色金融元素


1.设立中国清洁能源基金


苹果于2018年成立中国清洁能源基金,由第三方机构德意志资产管理 (香港) 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目的是帮助供应商获得可再生电力。截至2020年5月,该基金已经在中国投资了三座风电场,可提供总计134MW电力。苹果表示,到2022年该基金预计募集来自10家供应商和苹果自己的近3亿美元,在中国投资和开发总计1千兆瓦可再生电力的清洁能源项目,为供应商实现可再生电力承诺提供支持。


2. 发行绿色债券


2019年11月,苹果公司发行了22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用于减少运营和整个产品周期中的碳排放。此前,在2016年和2017年,苹果分别发行了15亿美元和10亿美元的绿色债券,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不仅投资了能够覆盖公司电力负荷的电力项目,还投资了很多有利于减排的其他项目以及环境研究和创新项目,如苹果的能效建筑Apple Park、日本的太阳能屋顶等。苹果是美国最大的绿色债券发行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家发行绿色债券的科技企业。


3. 参与中美绿色基金


中美绿色基金是在习近平主席2015年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宣布成立的。该基金专注于引进推广美国技术,为提高能源效率提供解决方案。主要投资领域包括绿色能源与节能、绿色制造与环保、绿色消费与服务、绿色出行与物流。2019年苹果开展了与中美绿色基金的合作,设立一亿美元专用基金支持供应商的能源投资和转型,包括为供应商提供解决方案设计和前期资金投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供应链碳中和的资金压力。


三、苹果碳中和表现评价


苹果公司并非第一个承诺实现碳中和的大型跨国企业,还有很多其他的大企业已经宣布或已经采取措施以期实现碳中和。奔驰、微软、耐克等九家大型跨国公司于今年7月宣布建立一个新倡议联盟,加速全球经济向净零碳排放过度。该倡议联盟被称为Transform to Net Zero,旨在开发和提供研究、指导和最佳实践,助力所有企业实现净零碳排放。


表1 大型跨国企业减排措施对比

IIGF观点 | 简析苹果公司碳中和路径(图3)


从上表可以看出,零售领域大型跨国企业在减排范围方面,大部分都覆盖了CDP减排的三个范围,即不仅致力于减少自身生产运营和电力供应方面的碳排放,还推动供应链共同进行减排行动。苹果的减排措施与其他企业相比更为全面,在产品材料、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布局、绿色金融工具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作为。但相比于微软和迪士尼,缺少了内部碳定价举措。内部碳价越来越成为企业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重要方式,微软自2012年便开始执行内部碳税政策,对公司各运营部门征收碳排放费用。通用电气、迪士尼、谷歌等公司也制定了内部碳价,在这一方面,苹果公司还有待提升。


另外,苹果公司的碳足迹主要来源于外部供应商的产品制造环节,但目前苹果的两家主要供应商台积电和富士康仍然有高达90%左右的电力是来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火力发电是富士康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台积电的绿色电力也只占到总耗电的6.7%。苹果的供应链碳中和目标虽然远大,但受供应商成本技术等多方面的制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继续创新激励和鞭策措施,加速供应链减排。


四、苹果碳中和实践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启示


相比苹果谷歌等国外科技巨头,中国的科技企业更多侧重于范围一和范围二的减排。就表中的中国科技企业看,他们多数重视运营环节的减排,在能效技术、园区建设、节能建筑尤其是数据中心的运营以及员工通勤等方面的减排投入了很多资源和精力,成果也十分显著。但在绿色金融工具的使用、供应链整体的减排等方面的表现相比国际科技企业还有所欠缺,因此笔者对中国科技企业的碳中和实践提了以下建议:


1、广泛使用绿色金融工具,解决减排资金缺位问题。中国绿色金融市场迅猛发展,绿色债券等产品已发展成熟。2019年中国贴标绿色债券发行总量位列全球第一,其中非金融企业在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目前中国的绿色债券发行主体多是能源企业和交通企业,科技企业还未见有发行绿色债券的先例。中国科创类企业应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学习了解绿色金融相关知识,探索应用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等金融工具进行融资的潜力。跨国中资企业还应尝试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拓宽中国企业绿色转型的融资渠道。


2、加强供应链的深度减排合作。华为和阿里有涉及到供应链的减排,主要侧重于对供应商开展能效审计,在产品和能效技术方面给予其引导和扶持。但供应链整体减排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加深,如苹果还协助供应商与可再生能源提供商的对接,同时培养供应商自身对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能力。只有培养起供应链自身的碳中和意识与减排能力,使其由核心企业的指标导向转为自主导向,绿色供应链才是可持续的。


3、积极实施内部碳定价。内部碳定价是管理和促进低碳转型的有效工具。通过在公司内部为商业决策所涉及温室气体排放赋予财务价值,排放量可以转化为一项财务指标,进而影响决策过程。2019年,约1600家公司披露已采用或预计在两年内采用内部碳定价。中国的科技企业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尽快在企业内部实施碳定价,将减排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方法上,可采用影子碳价,将碳排放量作为与财务指标同等重要的元素纳入商务决策中的成本和回报考量。此外,也可使用内部碳费或碳税等形式,包括向员工收取与商务旅行相关的碳足迹费用,向业务部门收取温室气体排放费用等,再将所收取费用被用于投资低碳和能效项目。


参考文献

[1] 《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

https://ghgprotocol.org/sites/default/files/standards/Chinese_small.pdf

[2] Apple环境进展报告,Apple,2020,

https://www.apple.com.cn/environment/pdf/Apple_Environmental_Progress_Report_2020.pdf

[3] Apple Supplier Clean Energy(April 2019 Program Update),Apple,2019

https://www.apple.com/environment/pdf/Apple_Supplier_Clean_Energy_Program_Update_April_2019.pdf

[4] Apple's Emissions Reduction Mission,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2020

https://unfccc.int/climate-action/momentum-for-change/climate-neutral-now/apple

[5] Apple’s 2030 carbon-neutral pledge covers itself and suppliers, BBC news,2020

https://www.bbc.com/news/technology-53485560

[6]苹果再发行22亿美元绿色债券,旨在减少碳排放,腾讯科技,2019,

https://tech.qq.com/a/20191108/004320.htm

[7] Apple在中国推出全新清洁能源基金,Apple,2018

https://www.apple.com.cn/newsroom/2018/07/apple-launches-new-clean-energy-fund-in-china/

[8]Amazon sustainability,2020.06,

https://sustainability.aboutamazon.com/pdfBuilderDownload?name=sustainability-all-in-june-2020

[9]https://www.unilever.com/sustainable-living/reducing-environmental-impact/greenhouse-gases/

[10]星巴克社会影响报告,2019,

https://globalassets.starbucks.com/assets/38b8ab8576d24aa78170e46fd2a51acc.pdf

[11]2019年迪士尼社会责任报告,2020,

https://thewaltdisneycompany.com/app/uploads/2020/02/CSR2019Report.pdf

[12]大众汽车:成为最具可持续性的汽车制造企业,2018,

http://www.chinaeol.net/zyzx/sjhjzz/zzlm/gmsh/201302/W020180903673886611568.pdf

[13] Microsoft carbon blog,2020,

https://blogs.microsoft.com/blog/2020/01/16/microsoft-will-be-carbon-negative-by-2030/

[14]华为CSR报告,2019,

https://www-file.huawei.com/-/media/corp2020/pdf/sustainability/2019-sustainability-report-cn-v3.pdf?la=zh

[15]阿里巴巴集团社会责任报告,2019

http://www.alijijinhui.org/Uploads/file/20200716/5f10328ba887b.pdf

[16]世界银行集团,《碳定价机制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0》,https://openknowledge.worldbank.org/handle/10986/33809


作者:

苏自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科研助理

王亚丽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副主任


指导:

马红星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主任

分享至: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