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受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冲击,许多ESG相关的议题,成为摆在各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家和投资者面前,真实、迫切而又艰难的选择。相关各方的抉择告诉我们,ESG理念不只改变了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商业与投资行为,也在重塑企业、员工、客户、股东、政府、社会,乃至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令各方在危难之时共同探寻出新的和谐共赢的社会均衡。原文于2020年10月20日首刊于《信报》网站。
首先,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就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受社交隔离的影响,许多企业,尤其是服务类企业,不得不停业歇业,或者面临产能利用率大幅度下降、收入与利润急剧下滑的境地,甚至有可能破产倒闭。在通常情况下,此时企业裁员是顺理成章、无可厚非的。然而,在ESG理念的影响下,许多欧美日及中港企业都公开承诺不裁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S”)。在香港,特区政府已推出数轮财政纾困措施,其中一项就是金额高达810亿元的“保就业”计划:给企业发放工资补贴,要求领取补贴的雇主承诺在接受补贴期间不裁员。驻香港的一些中资企业不但不裁员,而且主动不领取这一补贴,将宝贵的财政资金留给更需要支持的中小企业。
让员工在家遥距办公
其次,为保护员工健康、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机会率,许多企业都采取了遥距工作模式,或者在工作时间与地点方面给予员工更大的灵活性;有些公司甚至将在家工作的模式延长至2021年中,体现了雇主对员工健康与福利的重视与责任,实现了“劳资利益”的平衡与和谐。
第三,疫情发生之后,尤其是在突发期,很多企业都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支持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跨国界、跨区域提供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一些企业甚至跨行业改装生产线,以生产最为急需的医疗器材和物资。这些行为说明,在ESG理念倡导下,企业社会责任(“S”)已成为全球共识。
金融机构宽待借款人
第四,为减轻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在疫情冲击下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一些金融机构在自身盈利面临挑战的情况下,依然采取了对借款客户减免利息、延长还款宽限期,或给面临流动性困难的中小企业及家庭,提供更灵活的借款便利等举措;一些房地产物业的业主则给予租户减租、免租,与租户共度时艰。这些都体现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感。
最后,虽然对新冠病毒的源头尚无权威的结论,但这次全球大流行病的爆发及其快速传播,促使很多有识之士更深入地思考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即使新冠疫情的产生与传播的背后没有气候与环境(“E”)变化的影子,它也不得不令人思考气候与环境变化,是否有可能在未来给人类社会带来类似的威胁。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只是海平面上升、异常或恶劣气候现象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恶化等,也可能会通过改变细菌、病毒生存环境等方面,给人类健康与物种生存制造前所未有的威胁和挑战。
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投资者对ESG及可持续投资理念的认同度和关注度更加高涨。据晨星(Morningstar)统计,今年首7个月,全球以ESG为投资主题的 ETF类产品共流入资金3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3%,已高于2019年全年267亿美元的净流入。这些数据反映,在疫情冲击之下,ESG投资更凸显了其可持续、高质素、跨周期的核心价值,ESG投资者在获得更为稳健和优异的财务回报的同时,也在用手中的资金支持、鼓励那些努力实行ESG理念的企业,形成一个更为持久的良性循环。
推动企业基于碳市场披露气候变化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做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对于碳市场的稳定、活跃运行,能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基于碳市场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