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绿色发展是全球共同的话题,中国也在积极推进。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近日在2020金融街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疫情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始终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绿色发展,必然有绿色金融的力量驱动。目前,绿色金融整体发展状况如何,各大金融机构如何在这方面做出实质性的部署与推进,实际运行中出现了哪些可供探讨的细节?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深入该领域调研,完成一系列报道,将持续推出。
“如今,若缺乏详尽成熟的ESG投资理念阐述、分析工具与实证数据,几乎很难纳入全球养老基金等大型资管机构遴选委托投资方的范畴。”一位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透露。
2019年起,全球养老基金等国际大型资管机构在选择境内投资机构委托A股投资资金管理时,都将ESG投资策略列为不可或缺的“准入门槛”。
所谓ESG投资策略,主要是投资机构在选择股票配置时,侧重参考上市公司在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与成绩。
此举也被全球金融市场视为“绿色金融投资”。
这些年,全球金融市场“黑天鹅”事件不断,令ESG投资策略倍受全球资本青睐。
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联盟(GSIA)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仅2019年,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全球资产管理总额逾18万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ESG投资策略也在中国金融市场迅速兴起。截至10月26日,国内已出现逾15只专注ESG投资的公募基金产品,资金规模达到约766亿元,同比增长超32倍。此外,众多私募投资机构也纷纷研究ESG投资策略,作为A股投资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种程度而言,ESG有助于规避投资风险。”华宝兴业投资副总监闫旭女士指出。毕竟,ESG投资策略和价值投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体现资本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趋势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基金经理在考察一家上市公司时,总会发现负面事件在财务指标的体现过程会相当“滞后”,但在引入ESG指标后,基金经理就能及时洞察这种潜在的投资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投资损失。
数据显示,当前逾95%遭遇“暴雷”的A股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问题,是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的大量违规关联交易,这与上市公司未能形成科学合理治理机制密切关联。而对公司治理架构合理性的高度关注,恰恰是ESG投资策略的一大特色。
但是,ESG投资策略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仍面临诸多发展难点。
多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当前中国ESG投资生态系统仍处在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在数据质量、标准制定、专业服务、ESG研究、投资者教育、人才培养等各个环节与国际先进水准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作为ESG投资流程的重要一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是否较高,披露标准是否与国际标准接轨,直接关系到ESG投资策略成败。
目前,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这方面的信息披露仍相对薄弱,导致不少私募基金的ESG投资策略回报差强人意,令海外投资机构不大敢将更多资金交给他们开展A股投资管理。
因此,越来越多国内私募基金正尝试引入金融科技用于精准识别上市公司是否满足ESG投资标准,从而提升ESG投资效率与业绩表现。
ESG投资策略风靡国内一、二级投资市场
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爆发,则意外催生ESG投资热潮再起。
晨星(Morningstar)统计,今年一季度全球ESG基金获得456亿美元资金净流入,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同期全球基金市场净流出3847亿美元资金。
“这驱动我们加大ESG投资策略的研发力度。”上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但他承认,当前中国ESG投资策略研发仍在起步阶段,众多机构仍面临信息获取不全、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等窘境,显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记者多方了解到,部分公募基金在ESG投资策略研究方面已积累不少经验。比如嘉实基金在2018年初设立专职ESG研究团队,负责开展个股ESG评级、行业和专题研究、推动内部投研ESG整合与ESG策略开发等工作。
在一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看来,这背后,是公募基金率先感受到国内养老基金与国际投资机构的“择偶压力”——社保基金、海外大型资管机构、QFII机构在寻找A股资产委托投资方或投资顾问机构时,都极其看重竞标机构的ESG投资策略是否契合自身投资理念。
“从那刻起,我们要求投研团队在日常投资研究环节都必须深入应用ESG投资工具,筛选和优先配置那些ESG表现优秀且注重可持续发展的A股上市公司,并尽早识别潜在的高风险投资标的。”他指出。比如能源类上市公司一旦遭遇环保处罚事件,就会被他们剔除在投资范畴之外。
这位公募基金投资总监承认,要了解能源类上市公司是否符合ESG投资条件,并非易事。由于多数能源类上市公司高管都将相关部门环保调查问责视为公司重要机密。他们主要通过大数据爬虫技术查询各地媒体报道,了解当地环保部门近期是否频繁约谈能源类上市公司等,从而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从而避开了不少投资雷区。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ESG投资策略也在国内股权投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一位国内大型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人向记者直言,在项目筛选阶段,他们会引入国际先进的ESG投资标准,早早排除某些涉嫌环保问题的特定行业与公司,并将ESG投资标准融入整个股权投资交易评估体系,包括与拟投资企业创始人、管理层针对已发现的ESG问题进行沟通,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
“目前,我们正帮助一家已投资的饮用水净水服务企业推动酒店行业开展去塑化行动,即用纳滤净化健康水替代客房塑料瓶装水,此举无疑会提升前者的ESG表现,赢得更多股权投资机构的青睐。”他表示。
信息获取分析能力待解
值得注意的是,信息获取不全、数据分析能力不足正制约国内投资机构持续扩大ESG投资策略版图。
其实,这也是全球投资机构共同面临的痛点。
英仕曼基金经理贾森·米切尔(Jason Mitchell)曾表示,众多上市公司只有5-7年的财务数据可供分析建模。对定量研究人员而言,这些数据作为ESG投资策略算法基础的体量实在太小。
“相比而言,从A股上市公司获取足够信息进行分析的难度更大。”前述国内大型私募基金负责人向记者直言。究其原因,一是不少A股上市公司在ESG方面的信息披露较少,且不少ESG信息相对分散且缺乏标准化,令投资机构难以轻松获取全面有效信息,二是国内投资机构在ESG信息披露、评级与投资决策的研究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往往会漏掉不少关键信息,导致ESG投资评估体系实际运营效果未必理想。
记者多方了解到,目前大数据分析与深度学习智能技术“帮了不少忙”。比如有私募基金使用爬虫技术,对上市公司各类公开信息进行全方位搜集,在海量信息里捕捉有效数据,再通过深度数据清洗,找出自己所需的关键ESG数据,从而实现ESG各类投资指标的标准化,令ESG投资模型运营效率得到持续优化。
尤其是E(环境)与S(公司治理)方面,若投资机构仅仅能从公开信息与媒体报道抓取上市公司环保处罚,污染排放处罚、资源消耗与产品召回等信息,往往显得时效滞后。但借助金融科技技术,不少私募基金已成功从行业传闻资讯,地方媒体报道里率先捕捉到上述极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尽早剔除相关股票规避投资雷区。
此外,不少国内私募基金与大型金融机构还引入大量欧美市场的ESG投资模型,比如建立基于NLP以及机器学习技术搭载的ESG舆情监控类平台,根据系统设定的数百个ESG相关舆情标签,对上市公司实时舆情进行抓取分类并及时反馈潜在的投资风险。
“不过,这些海外ESG投资策略舶来品也会遭遇水土不服。”多位私募基金交易员透露,由于海外NLP(自然语言处理,英文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缩写 是研究人与计算机交互的语言问题的一门前沿科技)技术在理解语言文本意义方面存在“偏差”,有时它们会将负面信息解读为“好信息,”导致他们多次人工干预纠正,避免重大投资失误事件发生。
(作者:陈植 编辑:李伊琳)
推动企业基于碳市场披露气候变化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做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对于碳市场的稳定、活跃运行,能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基于碳市场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