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和气候政策倡议组织(CPI)合作撰写的《绿色银行在中国——新趋势》正式发布。该报告是英国政府UK PACT项目(Partnering for Accelerated Climate Transitions programme)成果,总结了中国绿色银行支持政策和相关实践,概述了绿色银行发展现状,并以中国工商银行绿色金融实践为例,对中国绿色银行发展面临障碍和新趋势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之一,占全球排放总量的近三分之一,中国的绿色转型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此外,据统计,未来十年需要高达95.45万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绿色转型,虽然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迅速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但间接融资仍是中国金融市场主要融资模式。因此,加快中国银行生态系统内的绿色实践对于实现中国乃至全球低碳化目标来讲至关重要。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表示,未来绿色产业投资需求的将进一步扩大,中国绿色信贷在整体信贷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发展前景可期。但绿色信贷发展也同样面临环境风险管理缺失、绿色信贷激励措施不足、发展绿色金融意识与能力不够、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等诸多阻碍。
随着近年来绿色金融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中国的银行机构广泛采用各类绿色工具,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推进自身绿色转型。CPI董事会主席、资深策略顾问,斯坦福大学能源研究所可持续金融部门主任Thomas Heller教授表示,报告对工行的案例研究表明,在金融监管压力下,中国的银行机构纷纷拥抱绿色金融并寻求新的机会。而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银行,不仅能够获得政策奖励、新的客户、新的资本来源,更能够降低相关风险。“中国在未来将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建设,这也将引导中国的银行绿色金融实践,进一步推进净零排放目标的实现。”
同时,该报告首次对中国主要银行的绿色信贷组合的表现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到目前为止,绿色信贷组合在不良贷款方面的表现优于传统信贷组合的基准。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国际合作部负责人Mathias Lund Larsen指出,这可以说明,在中国扩大绿色银行业务可以改善风险管理。
中财大绿金院作为国内领先绿色金融智库,近年来围绕绿色银行、绿色信贷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并与相关机构开展合作,开发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系统。同时,依托相关研究成果为各类银行提供绿色转型咨询、绿色金融产品设计、环境风险评估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