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引发投资者关注热点的“金凰事件”除涉及金额规模庞大这一特征之外,更是直接反映出信托业金融机构风控能力亟需提升的市场现状。本文将深入剖析信托机构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主要症结,同时提出“将ESG因子纳入企业主体信用水平筛选流程”的相关建议,力求能够有效开展风险预警,协助信托业机构甄别优质项目主体、减小风险敞口。
一、信托产品违约事件频发,机构风险控制机制失灵
(一)主要违约事件
2020年4月7日,安信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上海银保监局《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第五点表明,“2016年至2019年,安信信托在部分信托项目中,未真实、准确、完整披露项目收益、项目风险等信息,信息披露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安信信托被予以近乎行业内最严厉处罚,即暂停安信信托的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并罚款1,400万元。截至2020年6月末,安信信托的受托管理信托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逾期不良资产近800亿元。
自2015年以来,金凰珠宝多次以“黄金质押+保单”增信的方式,从信托等金融机构获得200亿元的融资,目前未到期融资还有160亿,涉及15家金融机构(主要资金供给者为民生信托40.74亿、恒丰银行38.94亿、东莞信托33.7亿、安信信托19.19亿、四川信托18.1亿)。2020年2月,金凰珠宝逾期兑付东莞信托信贷资金,东莞信托向法院申请对黄金抵押品进行清算,发现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标准金为铜合金赝品,后民生信托同样检验出赝品黄金。6月24日,上海黄金交易所取消金凰珠宝会员资格。截止2020年7月5日,东莞信托、民生信托、长安信托先后完成金凰珠宝相关信托计划刚兑行为,面临巨额损失。
(二)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于2020年3月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统计显示,截止2019年4季度末,全国68家信托公司受托资产规模为21.6万亿元。2019年信托业资产规模下降幅度明显收窄,进入了波动相对较小的平稳下行阶段。从风险资产规模和风险项目数量的变动来看,2019年4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548.6亿元,增幅159.71%。从风险项目数量看,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公开渠道不完全数据统计,2020年6月19日至2020年7月3日,信托机构发行产品涉及不良资产或重大风险金额合计近660亿元人民币。
表 1. 信托机构风险事件汇总表(2020年6月19日至2020年7月3日)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整理
二、信托机构风险控制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信托业务转型需求,必要流动机制缺失
信托业务所面对的市场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相互交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信托业务自身流动性有限,应对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二是信托业务转型需求日趋迫切,受宏观环境影响,信托业市场流动链路更为脆弱。
(二)投资标的信用风险:信托底层资产风险敞口暴露程度较高
信托业务的实质是以信用委托为基础,接受客户委托,代替委托单位或个人经营、管理或处置货币资金或其他财产的一种经济行为。因而,信托资金投向标的的盈利情况,极大程度决定了信托产品的最终经营成果。基于此,信托底层资产的信用风险将直接传导至信托业务本身。
(三)信托机构内控风险:内部管理机制缺失或不作为
信托公司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归根到底是由人践行的制度。机制的设计、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整个过程,与信托从业人员的行为密切相关[1]。因而,信托机构内控机制留存的漏洞极易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有意扩大,或因职权划分不明确而产生机制失灵、相关人员不作为等情况。
三、运用ESG评估体系,有效完善信托业信用管理体系
(一)ESG理念与信托业务的契合
从定义上看,信托作为一种经济行为,是指委托人为了自己或者第三者的利益,将自己的财产或有关事务委托给自己信任的人或组织代为管理、经营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于信托业务而言,信用是保障一切业务顺利进行的前提。作为一种“长期关系”,信用与代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ESG共同具有“长期性”的本质,两者存在契合之处。
图1 信托业社会责任模型
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2018-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
根据信托业自身业务经营模式的特点,如图1所示,当前与信托业业务密切关联的社会责任发展方向在ESG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延伸拓展,进一步考虑到党建责任、法律责任、经济责任和受托责任。这些责任共同构成了信托业的社会责任模型,也体现出信托业与ESG理念的相互契合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将ESG评估体系纳入信托机构风险管理流程的必要性
我国的信托业风险主要包括信托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银信合作风险、制度创新风险以及信托行业自身的公司治理风险等,整体而言,信托业务中潜在的信用风险是信托机构面临的最为重大的挑战。
第一,传统财务指标通常衡量的是企业过去绩效表现,而ESG更侧重于衡量企业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潜质,能够弥补传统财务指标的局限性。将ESG纳入传统信用模型,结合企业财务表现和ESG表现可以更准确判别项目主体的违约风险,从而进一步帮助信托机构有效甄别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质项目主体。
第二,三优(ESG)整合了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的表现,可以综合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通过将ESG因子纳入传统信用模型,创新建立了三优(ESG)信用评估模型。如图2所示,该信用模型以“三优信用”为核心,其指标体系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包含信用环境——宏观经济、信用能力——财务状况和信用品质——ESG表现三个大类,能够综合评估项目主体的信用风险。
图2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三优(ESG)模型构建理念
资料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四、信托机构如何将ESG理念纳入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信托业务市场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未来信用违约事件可能会趋于常态化。因此对于信托机构而言,做好信用风险防范至关重要。信托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识别能力,强化内部风险管控,合理进行风险分散配置,警惕信用风险冲击转化为流动性冲击的可能性。
第一,将ESG理念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信托机构需要进一步将ESG理念融入内部合规管控流程,努力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的内控体系。
第二,搭建融入ESG理念的风险管理人才支持体系。一方面,信托机构需要培养具备ESG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促进业务结构的有效调整;另一方面,信托机构需要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和氛围。
第三,完善含有ESG数据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随着金融科技应用范围的逐步推广,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信托公司愈发重要。信托公司需要不断提高ESG数据系统在基础数据整理、数据分析与计量等方面的能力,为实现更高水平的ESG信用评估与风险管理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注:更详细的《将ESG纳入信托机构风控流程,完善行业信用管理体系——以“金凰事件”为例》内容请参考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ESG双周刊10期
参考文献
[1]栗⽟仕.信托公司主营业务塑造及其风险控制的内部策略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2010, (4).
作者:
施懿宸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讲座教授;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
杨晨辉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李雪雯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创声明
如需转载、引用本文观点,请注明出处为“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推动企业基于碳市场披露气候变化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做好企业气候信息披露,对于碳市场的稳定、活跃运行,能带来哪些促进作用?
企业气候信息披露与碳市场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出基于碳市场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