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ESG>如何在中国海量的大数据中充分挖掘ESG信息>正文

如何在中国海量的大数据中充分挖掘ESG信息

如何在中国海量的大数据中充分挖掘ESG信息(图1)


ESG投资理念在中国则刚刚起步,在ESG信息披露、评级以及投资方面均处于早期发展的阶段。虽然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但环境以及治理问题较为突出,ESG投资的意义明显,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有关ESG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ESG投资在我国发展潜力巨大。


相对于财务指标,我们能接触到的ESG信息仍然是相对分散、非标准化的。目前可得主要的ESG数据来源如下:


企业报告(公司年报、社会责任报告、日常披露)


媒体数据(新闻媒体报道、社交媒体数据)


政府监管信息(发改委、环保局、证监会、银保监会等部门的监管文件)


其他数据源(例如环保组织等其他社会组织的信息)


由于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在实际采纳前需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并进行有效性筛选。


如何在中国海量的大数据中充分挖掘ESG信息(图2)


ESG因子中,能直接获得较量化、直接的数据的主要是公司治理相关因子(G),董事会评价、股权及股东评价、独立董事比例、财务治理评价、薪酬激励评价、员工持股比重、治理行为及外部监督评价因子等信息都已充分披露,可以直接从各大数据库以及公司报告中获得。


相比之下,E、S更依赖定性指标。针对E(环境相关因子)来说,可能的信息来源包括:①企业的环保处罚记录,除作为定性数据外还可将企业的处罚次数、累积处罚金额作为定量数据考虑。②污染排放数据。③资源(水、电、柴油、煤等)消耗情况。


而关于S(社会相关因子)数据来源可以是:①企业相关事件(如产品召回等负面事件)② 行业指标(因公受伤人数、事故损失工时等)③公司慈善活动:公司的慈善捐款等。


综合来看,目前能获取ESG相关信息的渠道仍然分散。近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进入试点、深交所相关文件也开始起草。2019年3月1日,上交所正式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明确科创板上市和监管要求,并对ESG相关信息做出强制披露要求。  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修订版,除了本来的8个一般披露指标外,其余的社会关键绩效指标之披露责任均由“建议披露”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虽然沪深交易所还未正式要求强制披露ESG信息,但各机构普遍认为,2020年是交易所层面落实ESG信息披露的重要时点。届时,将出现更系统、标准化的ESG数据。

分享至:

随便看看

ES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