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前,我国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识整体较为薄弱。虽然科学已经证明野生动物或外来有害生物携带大量病毒,同时历史上鼠疫、禽流感、SARS、埃博拉等大量传染病都是通过动物传播到人类社会,但部分公众仍然抱有侥幸心理,认为生物安全离自身很远,就算偶尔食用珍稀野生动物也不会有问题,或是只要自己不接触或食用野生动物,生物安全问题就不会威胁自己。
此次疫情表明,少数人为了自身利益乱捕滥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足以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的“安全距离”,为病毒跨物种传播提供温床,最终酿成席卷全球的健康危机。
这要求公众切实深化生物安全认知,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抵制乱捕滥杀、买卖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防止突发传染病的传播;二是提高外来入侵生物危害预防意识,自己从国外入境不携带违规生物样本,同时监督他人不携带;三是提高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意识,当前我国生物遗传资源流失严重,要警惕别国从我国通过非正常渠道搜集、掠夺生物遗传资源的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22〕15号】
习近平在2020气候雄心峰会上的重要讲话 正式宣布碳排放与新能源装机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