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绿色金融>绿天鹅事件会带来金融危机吗?>正文

绿天鹅事件会带来金融危机吗?

绿天鹅事件会带来金融危机吗?(图1)


在2019年4月,央行和金融监管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了一份报告《气侯变化:金融风险来源之一》,7月再次发布报告《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气侯变化对它的潜在影响》,气侯变化对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会带来影响吗?这两份报告写得非常好,建议大家阅读。


中国人民银行陈雨露副行长在2019年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上,首次提到,气侯变化是导致经济和金融体系结构性变化的重大因素之一,它具有长期性、结构性和全局性,正在引起全球中央银行的重视,鼓励金融机构进行环境压力测试,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


接下来是2020年1月,国际清算银行发布了这一份报告,首次把绿天鹅的概念提出来,它指出气侯变化会引发绿天鹅事件,除非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否则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所导致的金融风险分类


气侯变化和环境破坏会导致怎样的金融风险?在TCFD2016年发布的报告中,把金融风险分为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物理风险是指未能有效解决气侯变化和环境规划的问题所带来的风险。所谓的转型风险,由于物理风险的影响,使得公共部门充分的认识到低碳转型的必要性,因此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而这些政策和行动将会给金融体系带来一些风险,比如,由于环保督察使得很多的工业园关闭,这样就会带给贷款金融机构贷款损失的风险。


在细的分类中,从物理风险来看,物理风险就是指自然所带来的相应的风险。


首先,它可能会是那些比较急性的自然风险,包括一些巨灾,还有极端的天气事件会带来非常短期发生的急性风险。同样,它还有长期慢性的风险,比如气侯变暖是一个趋势,它可能随着气侯慢慢变化会给降水、气温、海平面慢慢上升,所以它是非常长时间的一个变化,而正是因为这些物理风险中的慢性风险,使得金融领域无感。极端事件不会特别频繁的发生,但是,慢性风险是一直存在的,金融市场对它无感。由于不断的呼吁,政府部门开始逐渐的重视。1992年各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在1997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2001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各国坐在一起共同商议如何应对气侯变化。2015年联合国气侯变化大会上《巴黎协定》通过,各个国家都要提交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围绕着转型风险,首先是政策风险,约束力越来越强。例如,现在几个碳试点的地方出台了相应的减排政策,纳入到了碳减排体系中的机构就要减排。以中财为例,中财是北京的控排单位,每年的配额都是不够的,每年学校还要花钱去购买配额才能满足监管要求,这就是一个风险。在政策约束力越来越强,减排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它会给受影响的企业和单位带来相关的风险。


同样,由于有相应的转型需求,技术要求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可能原来一般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就已经不够了,它需要有更先进更好的气侯相关技术来应用到产品和服务之中。此外,市场的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发生改变,会更支持绿色消费,在购买产品时会了解是不是有相应的碳中和的标记,甚至宁愿去买稍微贵一点但是实现了碳中和的产品,而不去买比较高碳的产品。所以,这也会给生产企业和机构带来压力。同样,还有一个是声誉度,碳密集型的产业,会在声誉上受到影响,甚至受到投资者的抛弃,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国际大投资者都纷纷宣布不再投向化石燃料企业。


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是怎样影响金融体系的呢?


宏观:物理风险对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影响机理


首先,物理风险会导致资产损失,从而波及到金融体系。极端天气事件会影响和破坏基础设施,破坏财产,从而使得财富减少,降低生产力,这些事件又可能破坏经济活动,造成资源短缺,使资本从更多的生产性用途转到重建和替代中。所以物理风险会造成大量的损失,会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出现洪涝灾害,使得粮食生产力大幅度下降,这时候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进而导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又会影响到一系列的因素,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同样转型风险也会在经济快速转型过程中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也会对经济金融产生影响。比如,碳减排政策还有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以及消费者偏好,都是会导致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


宏观:气候变化会导致货币不稳定


气侯变化对中央银行来说,其实要非常关注。气侯相关冲击会带来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冲击,同时会影响货币政策,它会导致通货膨胀,影响货币政策,从而影响到货币价格即利率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中央银行会运用利率的手段,可能在通货膨胀冲击后它会恢复价格稳定。但是,在对冲气侯风险和显著的绿天鹅事件时,它是无能为力的,它没有办法预测到绿天鹅事件,从而无法做到能够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来对冲相应的风险。


尽管中央银行在这个过程中用一些周期性的工具可以较短时间的刺激到经济活动,比如采取利率政策,但由于气侯变化本身的影响是长期性的,它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滞胀供给冲击,对于货币政策来讲没有办法完全的去扭转。同时一个国家和一个货币区对气侯变化带来通货膨胀的冲击所做出反应,但由于气侯变化本身是一个全球公共品,它需要一个全球性的解决方案。所以,单一国家的货币政策难以应对这样的风险,因此它需要在各个国家之间开展协调,这也是为什么NGFS成立推动全球央行要一起应对气侯变化的问题。


微观:对财务风险的影响将带来金融机构的行为变革


从微观角度,气侯风险带来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首先,气侯变化会导致借款人偿债能力的恶化,违约率上升,担保抵押的资产贬值将会引起信用风险增加。在经济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可能投资者对资产盈利预期会发生变化,所以会导致金融资产的价格急剧调整,并且有可能引发市场抛售,如果市场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危机。而信用和市场风险又会冲击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果短期内再融资能力受限就会出现流动性风险,银行间市场就会出现流动性紧张的现象。同时自然灾害还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场所、数据库和其他基础设施可能会受到毁损,业务流程受到影响,从而波及到其他的机构,这就存在了操作性的风险。


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需要高度重视类似的风险。同时对于保险和再保险业来说,物理风险可能会导致高于预期的索赔支出,而且由于气侯政策的出台以及绿色技术的进步,它带来了转型风险也可能会导致一些保险产品定价偏低,所以,这是保险相关的风险。


气侯变化导致的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会给金融机构带来行为的变革。从物理风险首先影响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到银行业机构,银行业机构刚才已经谈到了有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等等,事实上对于资管机构和所有的金融机构都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并且会改变他们的行为。当然还有保险业机构,保费定价风险,做资产投资的风险和利率相关的风险。

分享至:

随便看看

绿色金融标签:

绿色金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