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聊一个“绿色传说”。
这是绿了整片沙漠的男人
这只蚂蚁把沙漠变成了绿洲
这群人让绿洲变成了深林
这就是蚂蚁深林
来对比下我国近20年人工造林的成果
140万亩\11.8亿亩(1:84)看上去显得微不足道。
但是蚂蚁深林只是在支付宝里的一款互联网小游戏,
却让五亿用户直接参与到了植树造林的实际行动当。
互联网的执念:虚拟——现实
而且通过收集能量这一环节,
还引导了5亿用户做出各种关联行为:
多走路、积极缴费、多刷支付宝可以积累能量。
然而,事实上,
蚂蚁森林的初衷并不仅是种树、搞绿化这么简单,
而是建立中国第一个“个人碳账户”。
有的人是第一次听说“个人碳账户”这个概念,
但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碳交易
也就是“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
简单来说,就是“卖碳”可以赚钱。
一切源于1997年12月各国签署的关于
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京都议定书》的规定:
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那碳交易是如何运作的?
假设,AB是有减排任务的企业,
他们都拥有2万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权。
A企业今年加大生产,实际排放3万吨,超标1万吨;
B企业今年较少生产,实际排放1万吨,剩余1万吨。
这时候,超标的A企业,
就需要用金钱购买超标的二氧化碳排放权。
当然,他们不能直接交易。
需要经过碳交易市场(碳交所)作为媒介,
以及第三方机构的核查,以防止弄虚作假。
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产生的国内外市场,十分庞大。
国内:试点碳市场,2019年全年累计成交额约15.62亿元人民币;
国际:全球碳市场的总价值在2019年增加了34%,达到了1940亿欧元(2145亿美元)。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世界能源新闻伦敦报道
但是,目前而言,
碳交易市场只下沉到了企业,并没有下沉到个人。
也就是说:个人二氧化碳排放权还没有成为商品。
有排碳任务的企业、国家、组织等还不能向个人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
当时,也没有针对个人碳排量的可行算法。
这时,马云说:你没有没关系,我给你造一个。
于是,蚂蚁深林就这样诞生了。
通过蚂蚁深林,
个人排碳行为会被记录下来,
并成为个人碳排量的数据依据。
那个人碳账户何时才能商业化?
我们多走路、多种树等绿色行为何时才能赚钱?
01.【国内】个人二氧化碳排放权被国家纳入中国自愿减排项目(CCER)类型。
02.【国际】个人二氧化碳排放权被联合国承认并写进条约,才能进行国际贸易。
PS:写进条约——国家执行【中国是国际公认的信守诺言】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和联合国,通过法律的形式,承认你的绿色减排行为有商业价值,可以作为商品。
届时,蚂蚁深林将会一跃成为金矿深林。
但是,风险其实也很大,别忘了,
以上设想的前提是:国家和联合国认可。
如果不能,
那其实就是在烧钱做公益,更无法升级为商业模式。
不过马云还是会干,没别的,因为他是马云。
那问题来了,个人碳账户何时会被认可(联合国)?
我们认为需要几个触发条件:
1.全球变暖加剧,减排成为当务之急【危机模式】
2.全球科技落后,无法跟上变暖速度【科技滞后】
3.多数国家达成共识,遵守签订协议【全球共识】
4.等等
其中,
危机模式和科技滞后
是推动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行为,
从国家、企业和组织等到个人下沉的最主要原因。
而2019年,亚马逊和澳洲的这两场大火,
使得全球变暖的急速加剧以及南北极迅速消融。
外加近两年肆虐全球的各种病毒、灾害,
是迫使人类不得不高度重视环境的契机。
如此,需要全世界全体人类的共同努力,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降低全球温度。
我不知道马云听到这两场大火是什么表情,
反正我第一反应是马云是不是穿越过来的。
言归正传,
靠多走路、多种树等绿色减排行为赚钱,
也许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快到来。
但是,个人的排碳行为,不会赚什么大钱,
因为量太少,除非能进行整合并批发售卖。
不过可以想象的是,
只要个人碳账户能够商业化,
届时腾讯等大佬们也会纷纷入驻其中分一杯羹,
比如建个企鹅深林什么的与蚂蚁深林分庭抗礼。
而如今,
蚂蚁深林已经把个人碳账户的地基搭建起来了,
唯一要做的,无非是等待个人碳账户被商业化。
而且,现在“个人碳账户积分”已经可以兑换礼品了,
“积分”的价值也会逐步提高。
如果,个人碳账户因种种原因最终不会被商业化。
你还会在蚂蚁深林种树吗?
反正我会,不为别的,因为我是中国人。
古语有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当然还要感谢马云和蚂蚁金服等优秀企业家和企业。
没有他们,就连蚂蚁深林都不会出生。
说了那么多,马爸爸,
我多种几颗树,可以帮我还花呗吗?